编辑上一篇介绍 The Velvet Underground & Nico 的推文的过程,重新唤醒了我对 Cover Art 的喜爱。从大学开始模仿专辑封面,收集 CD 和 黑胶,再到为 Cover Art 制作 app,热爱从未减退。
所以想趁这个机会,介绍(兼带补习)一下剩下的 most iconic album covers。在参考各大榜单后, The most iconic album covers of all time (本人精选版) 新鲜出炉:
Abbey Road - The Beatles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- Pink Floyd Nevermind - Nirvana Sgt. Pepper’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- The Beatles The Velvet Underground & Nico - The Velvet Underground Born in the U.S.A. - Bruce Springsteen Aladdin Sane - David Bowie Never Mind the Bollocks, Here’s the Sex Pistols - Sex Pistols Ramones - Ramones Horses - Patti Smith London Calling - The Clash Ready to Die - The Notorious B.I.G. Rumours - Fleetwood Mac Sticky Fingers - The Rolling Stones Illmatic - Nas To Pimp a Butterfly - Kendrick Lamar Straight Outta Compton - N.W.A Elvis Presley - Elvis Presley Led Zeppelin IV - Led Zeppelin 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- David Bowie Unknown Pleasures - Joy Division Bitches Brew - Miles Davis Purple Rain - Prince Back to Black - Amy Winehouse Is This It - The Strokes 数据来源:
...
A (brief) introduction of cover of Plastic Beach
借此 CASETiFY 推出 Andy Warhol x CASETiFY 联名系列之际,我重温了经典专辑 《The VU & Nico》的封面创作历史,希望这篇介绍能为读者了解这个作品提供一些参考
创作背景 1966 年, 在 Andy Warhol 的安排下,The Velvet Underground 开始和 Nico 录制他们的首张专辑。Warhol 把自己的 香蕉画作 送给乐队作为专辑封面。该专辑于 1967 年正式发布。
专辑灵感可能来源于这种廉价的三角形烟灰缸: 封面设计 原专辑 主体部分为一根成熟的黄色香蕉,使用丝网印刷工艺进行印刷 底部为 “Andy Warhol” 的签名印章,字体采用 Coronet Bold,因印刷工艺导致轻微扭曲失真 顶部香蕉的右上方有一个指向香蕉顶部的箭头和一行小字:“PEEL SLOWLY AND SEE”,邀请唱片所有者“慢慢剥开并查看” 在早期发行的版本中,香蕉皮部分是一张可移除的贴纸。从顶部撕开后,会露出粉色的香蕉果肉。这部分材料由 Craig Braun 研发,他凭借可移除粘合剂的研发经验被 MGM 唱片公司邀请,协助 Andy Warhol 开发可移除香蕉皮部分。由于制作这样的材料需要特殊的机器,乐队也对“Perfect Peel" 非常执着,专辑被推迟发行
...
Immusia( /ɪˈmuːziə/, 是拉丁语 Immersio (沉浸) 和 Musica (音乐) 的结合) 是我的第一个 Vision Pro App, 也是我的第一个 VR App
本文记录了我的创作理念,和一些实现细节
缘由 之所以想做这样一个 app, 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受一些科幻作品的影响,产生了对 VR 设备的想象,以及关于 VR 设备能做什么的设想
更具体一点,是 《Black Mirror》以及其他现代黑色科幻片/剧。以 《Black Mirror》为例,它擅长探讨 未来科技 对 人文/伦理/社会 的冲击,选材大胆,对我有着比较深的影响
在其最精彩的前几季,多次出现类似 头戴设备的概念
回到我的初衷本身,因为一直以来对 Cover Art 和复刻音乐现场耿耿于怀,恰逢 VisionOS 这个平台,也算实现了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:给音乐聆听赋予一个新的维度
核心功能 Immusia 的核心理念始终是 沉浸式 的音乐聆听体验。借助 “概念专辑” 这类已经被大众认可的丰富精神财产,音乐被赋予了更具像化的概念,从而使音乐可视化有了更合理的依据
2D 资产 -> 3D 资产 有大量平面资源可以转为双目3D,动机很自然(Vision Pro 的相册 app 也在后来内置了这个功能), 相关技术也随处可得,并且视觉效果还是相对可观。尽管有时会有 sharp edges,但也瑕不掩瑜
3D Player 为了充分发挥 VR 设备的空间优势,我对传统 2D 播放器做了以下改动:
所有歌词文本都为具有深度的 3D 字体。尽管 Apple 不推荐这么做,我还是坚持使用它。因为经过实测, depth 似乎赋予了歌词一种真实感,而且对可读性造成的影响十分有限 歌词的移动方向不再局限于 y 方向,而是可以结合 XY 和 Z。我最喜欢的移动方式,被我称为 “Water Fall”, 歌词会向 -Y 和 +Z 方向移动 Window Mode 由于 Swift API 的限制,app之间的 沉浸空间 是互斥的,因此纯沉浸式的 app 存在一些局限性。为了达到一个通用音乐播放器的最低要求,Immusia 支持了窗口模式,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使用其他 app 时同时使用 Immusia
...
A (brief) introduction of my gears